“等垕”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明珠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7/10/11 9:14:4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或許是因為神垕古鎮(zhèn)的歷史太過悠久,人們無法記得那些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不衰的美好,有些建筑,有些文化已漸漸地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總是很容易記得過往的痛苦之事,而忘記了這世間存在過的美好。
騶虞橋
“這是什么橋啊,騶虞橋啊” 騶虞橋,其實對于外地人和年輕人來說騶虞橋(音yu),而對于神垕老人們來說這就是騶虞橋(音ya)
騶虞,在典藉上有三個名字:一作騶虞(最常用),一作騶吾,一作騶牙.騶虞:明代《洪武正韻》“虞”收在四魚部,牛居切,音魚。神垕之出騶虞,乃在有明,是故可知騶虞之音讀,自上古而下幾同,即在獲騶虞之時,亦呼之為“騶yu”也。
騶吾:最早見諸典藉,在《山海經》:“林氏國 ,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此即騶虞之別稱!犊滴踝值洹氛J為“吾”通“虞”,那么根據(jù)通假字原則,它們的讀音就應該相同。所以如果看到“騶吾”,也應該讀作騶虞zou yu,F(xiàn)代字典上標為zou wu,嚴格說是不太對的。
騶牙:最早見諸《史記》,東方朔答漢武帝問:“建章宮后閣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以聞,武帝往臨視之,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詔東方朔視之。東方朔曰:‘所謂騶牙者也。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后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根據(jù)史文記載,虞(yu)(ya)(wu)都是有跡可循。作為土生土長的神垕人,還是把騶虞讀作“zou ya”,因為是老人們一輩一輩口口相傳下來的。
騶虞橋是神垕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一座橋,它始建于明永樂二年,已有六百多歲的高齡,是神垕有記載最早修建的橋,但,在1957年7月10日,因洪水猛漲,大水沖進老街,因河底常年堆積的爐渣,而導致橋孔堵塞,洪水溢岸,萬般無奈下,將騶虞橋的橋面建筑拆掉,2008年,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在鎮(zhèn)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之下,在原址按原貌重新修復了騶虞橋。
據(jù)說,騶虞橋的來歷還挺傳奇
神垕鎮(zhèn)東大街古稱望嵩寨, 西大街稱天保寨,一條肖河使兩寨隔河相望,連接兩寨交通的是一座古老的石橋名叫騶虞橋,該橋1957年被洪水沖毀,現(xiàn)有橋墩遺存。在2008年時,集資修建,青石板鋪就。
關于騶虞橋的來歷,有一段古老的傳說:相傳在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神垕大劉山南出現(xiàn)了白虎,白質黑紋,不踏生草,不食生物,行則有兩只斑斕大虎相隨,望之悍猛,近之則非常溫馴。神垕西寺有個高僧云游往返常騎著它,當時騶虞河之上沒有一座橋 ,每到雨季,洪水泛濫,交通阻斷,白虎常在河邊馱人過河,人們對照《瑞應圖》,白虎就是圖上所說的瑞獸叫騶虞。
瑞獸現(xiàn)世,即預示天降祥瑞。神靈保佑君主治國有方,可得江山永固之意。明朝周王朱木肅 聽到瑞獸的呈報后,親自到神垕訪察,并下令制作籠子捕捉,結果三天也沒有捉到。有一天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到半夜雨止,云開月明,瑞獸騶虞慢步自己走進籠子中,尾隨的兩只猛虎自行離去。周王將瑞獸騶虞獻給明成祖朱棣,京城百姓爭相觀看朝拜,滿朝百官紛紛上表慶賀,永樂皇帝大加獎勵周王朱木肅,并下詔在大劉山前為瑞獸蓋廟立碑,名曰“白虎廟”,在大劉山后白虎馱人渡河的地方修橋,橋名“騶虞橋”。因此當時這里盛傳:“修起白虎廟,九崗十八窯”“山前白虎廟,山后騶虞橋”“寶山現(xiàn)瑞獸,寶地出寶瓷”,白虎廟被人尊稱為神廟,廟前,廟后逐漸演變?yōu)樯袂啊⑸駡,神垕之名由此名揚天下。
有些文化,不該遺忘,這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它們見證了神垕古鎮(zhèn)千百年來的繁華,生活在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只有不忘心中的本,才能更好的傳承下去,讓神垕在未來繼續(xù)綻放出專屬于它的光芒。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