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者終害己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5/5/27 16:24:30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英國公李敬業(yè)在揚州謀反。侍御史魚承曄(yè)之子魚保家善造器具,教李敬業(yè)做刀車弓弩,李敬業(yè)敗,他僥幸逃脫。時武則天為監(jiān)視臣民,鼓勵告密,魚保家精心設計了一個銅匭(guǐ,匣子),獻給武則天邀寵。此匭為方形,分四格,各有竅,以受告密書信,可入不可出。武則天大喜,將銅匭置于朝門,重賞魚保家。沒幾天,有人投告密信于銅匭,揭發(fā)魚保家為李敬業(yè)做兵器,殺傷官軍甚眾。武則天看到密信,立即逮捕魚保家,腰斬于市,滅三族。
魚保家制造銅匭是為了害人,自己卻被害,這中間蘊含著“害人者終害己”的道理。害人的人遭受報應,不外乎兩個原因:其一,心存邪惡誣陷人,整治人,甚至殘殺人,可能受到仇家報復。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黔州都督謝祐諂媚武則天,逼令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自殺;后來謝祐與婢妾十多人同處一室,夜里卻丟了腦袋。武則天稱帝,以謀反罪殺李明之子李俊,抄家搜到一個人頭骨,被漆為穢器(尿罐),上題“謝祐”二字,這才知是李俊為父報仇,使刺客殺謝祐,取其首。其二,蓄謀害人,是對天地良知的挑戰(zhàn),也許可得志于一時,但終究要受到社會公理的譴責和審判。《資治通鑒》對“害人者終害己”的史實多有記載,而且神乎其神,近于荒誕。
唐懿宗時,翰林學士路巖為宰相,讒言陷害原宰相楊收,楊收被貶謫(zhé,降職并流放)江陵(今湖北荊州),旋被賜死。唐僖宗即位,路巖被貶為新州刺史,但行至江陵,改流放儋(dān)州(今海南),中途竟被賜死,囚于江陵大獄,恰巧住在楊收住過的牢房,一夜之間,須發(fā)盡白。路巖死日,神明似乎又給他開了兩個玩笑,一是路巖自殺于一榻,而當年楊收即死于此榻;二是路巖為宰相時,密奏懿宗:“三品以上賜死,皆令剔取死者喉結(jié)三寸以進,驗其必死。”如今路巖的喉結(jié)當然也被剔割三寸,落了個殘缺之尸。
公元494年,南朝齊武帝蕭賾(zé)死,其孫蕭昭業(yè)繼位,驃騎大將軍、西昌侯蕭鸞陰謀篡立。江州刺史、晉安王蕭子懋與幕僚陸超之密謀起兵靖難,蕭鸞遣將軍王玄邈討伐蕭子懋。蕭子懋兵敗被殺,部眾皆散,只有陸超之端坐不動。有人勸他逃亡,他慨然道:“人皆有死,吾若逃亡,恐人恥笑!”陸超之有個門生貪圖富貴,趁陸超之不備,從身后揮刀斬之,陸超之頭落地而身不倒。王玄邈欽佩陸超之大義,為其治棺厚葬,門生亦假惺惺舉棺,不料棺木突然墜地,正好砸中他的頭顱,折頸而死。
[1][2]
(作者:喻清錄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