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寧折不屈的大丈夫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5/5/27 16:21:55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嵇康不僅是清談名人、竹林七賢之首,他還是位哲學家。在《太師箴》中,他尖銳地批評君主制,認為最高統(tǒng)治者“宰割天下,以奉其私”;在《答向子期難養(yǎng)生論》中,他袒露出民主意識:“穆然以無事為業(yè),坦然以天下為公。” 然而,他的這種思想必然招來司馬集團的報復。
遭小人報復,被判斬立決
呂巽(xùn)、呂安兩兄弟本來同嵇康的交情頗深,常常在一起喝酒暢談,但哥哥呂巽其實是個小人,他迷奸了呂安的妻子、他的弟媳!呂安痛苦萬分地將此事告訴嵇康,嵇康十分惱火:禽獸之行,難以諒解。但轉(zhuǎn)念一想,當此亂世,不可再掀風波,于是告訴呂安:我將告誡呂巽,萬不可再有此類丑行。但呂巽不干,他一則怕輿論壓力太大,從此再難以做人;二則怕弟弟不罷休,鬧出更大風波,當然也許有繼續(xù)此丑行的意圖。于是他采取惡人先告狀的無恥手段,到官府告弟弟不孝。兄弟之間為何有“不孝”之說?原來司馬氏倡導以孝治天下,將孝道擴大,認同“長兄為父”的說法,于是呂安被捕入獄。一個冤案輕而易舉地產(chǎn)生了。嵇康得知此事后十分惱火,想不到呂巽這衣冠禽獸如此毒蝎心腸,他立刻給呂巽寫了封絕交信痛斥他,悔恨自己被蒙蔽如此之久,宣告絕交。鐘會知道這件事后十分興奮——終于找到對嵇康實施報復的機會了。他立即將此事報告司馬昭。司馬昭聽后覺得不是什么大事,但鐘會說,呂安不孝,丑行昭著,嵇康卻為他辯解,那嵇康當然也是不孝。明公以孝治天下,對不孝之人豈可寬松處理?他又說,嵇康倡導清談,誹謗朝廷,邪惡之心早已暴露無遺。鐘會的一番話讓司馬昭想起嵇康的種種言行,便立即決定,判嵇康死刑,斬立決!就這樣嵇康以“不孝”的罪名,蒙千古之奇冤被送上刑場了。
一曲廣陵散,千古留清名
當時中國唯一的大學——太學的三千余名學生,聽到名士嵇康將被殺害,紛紛為嵇康鳴冤。太學生們聯(lián)名請求司馬昭免去嵇康不實之罪,萬萬不可殺這個清談名士、學界名人,但司馬昭不準,并決定在洛陽東郊外盡快選一處刑場,將嵇康殺掉。這一天到了,兵士在洛陽東郊搭一高棚,將身戴木枷的嵇康推上高棚。三千太學生激憤異常,紛紛下跪,高呼拜嵇康為師的口號。嵇康自然也很感動,他對哥哥嵇喜說:“過去我曾到洛河上游游學,在河盡頭的岸邊,曾于深夜彈琴,一仙人飄然而至,傳授我名曲《廣陵散》。曲如仙樂,樂聲在夜空中回蕩,久久不能散去。仙人囑咐我,此曲只傳授你一人,千萬不要再傳授給別人了,說完飄然而去。后來袁孝尼幾次請我將此曲傳授給他,我都拒絕了。此刻,太學生們雖為我請愿,但司馬氏是斷然不會放過我的。現(xiàn)在,請把琴給我,讓我彈這支曲子吧。” 琴取來了,嵇康撥動琴弦,琴聲驟起,時而清脆悠揚,時而悲凄哀怨,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彈畢,嵇康從容赴死。嵇康死后的第二年阮籍死了。竹林七賢的一些人或迫于形勢,或為了追求個人富貴,投靠了鐘會,做了官。竹林七賢已不復存在,竹林七賢倡導的精神也逐漸消散……至于鐘會,嵇康死后,他很是風光了一陣,成了司馬氏的心腹,但他野心勃勃,意圖推翻司馬集團,并取而代之。但當他將此意圖告訴將士后,立刻引起兵變,將士們將鐘會殺死,這也算是惡人得到惡報。
(作者:朱宏卿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