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一 2號和5號難啃的“五花肉”
線路二 裂縫最多的“Y”
齊備的攀巖設備是必須的
郭亮目前共有4個成熟巖場近百條線路,分別是郭亮北壁、郭亮南壁、南坪、南坪將軍峰和西翼,都包含了運動攀和傳統(tǒng)攀線路,均為攀巖愛好者們自行開發(fā)。從2010年5月起,萬仙山景區(qū)已經開始規(guī)劃國家攀巖公園,萬仙山開展攀巖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景區(qū)內峽谷的地質環(huán)境、巖壁資源是開展攀巖運動的絕佳場所。
陽光明媚,心情暢快,迅速穿戴好安全設施,相互檢查完畢,我和飛馬分別先上2號和5號線。郭亮的巖壁宛如平整的五花肉,這種肉紅色的長石砂巖細密堅硬,部分斷面出現的平整小臺,恰好能容納兩段指節(jié)鎖定和發(fā)力,巖石表層異常干凈,攀巖鞋與巖面的摩擦力較大,合理的動作下,攀爬顯得更加優(yōu)雅、從容。2號線和5號線的難點都出現在最后一段。2號線接近頂點時是一段“肉塞”路線,我努力地把身體往石縫里擠,再用屁股往上蹭,小心翼翼地提高腳點,翹出左腿,在光滑的巖壁上試圖找到一丁點小坑小臺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繼而出左手掛上快掛,抽繩,一把,兩把……直到拇指按開快掛的鎖門,繩子應聲掛入彎門鎖,我知道這一次,又逃過了大距離沖墜。飛馬那邊還在難點上死磕,我鎖定好自己,掏出相機,記錄下飛馬鍥而不舍的努力。
在老巖場對面有兩個巨大的石塔突出于斷崖,引起我的好奇。次日起個大早,跑去石塔上方拍攝巖壁資料。雖然攀巖多時,倘若不穿戴安全裝置站在懸崖邊,我腿腳發(fā)軟,頭皮也發(fā)麻,神經緊繃……風很大,小心翼翼地挪到崖邊,趴在地上,腳尖還勾在一道巖縫里保證安全,對下方貌似可以攀爬的巖壁反復拍攝,每一個動作都小心到遲緩的地步。晨輝把峽谷映照得通紅,崖上人家的炊煙裊裊不斷。
充滿刺激的野外攀巖
“Y縫”是一條傳統(tǒng)攀路線,因裂縫呈“Y”狀而得名。分兩段,第一段高33米,難度5.9+,第二段高27米,難度10a+?紤]到是異地陌生傳統(tǒng)接組線路,我們格外謹慎,決定先速降到谷底,進行頂繩攀爬。我和飛馬用單繩先后降到中間保護站,由于繩子中點纏了膠布做標記,受力后的抓結均被卡在中點上,保護站又無臺階可站立,折騰半天才算解除繩子,扯著嗓門提醒同伴注意這個問題。攻略里記錄的33米高度是從巖壁中的水渠算的,與實際有差距,但是因我們攀爬頂繩,便于保護者觀察攀爬者進度,需要降到谷底。
延長后的線路起步就是一個難點,如果脫手,繩子擺蕩后將把你扔進帶刺的樹叢中。上高腳,右腳往上蹭一點,轉身沉膝,總是在失去重心之前抓到一個小點,哪怕是樹枝草根,渡過難關,心里那個滋潤啊。有朋友笑說真搞不懂你們攀巖的樂趣到底來自哪里,或許在他們眼里我們是群拼了老命給自己找罪受的“自殘狂”,滿腿都是傷。其實這種樂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你看我第一個爬,干干凈凈地上去,灰頭土臉地下來,儼然就一線路清潔工,而到頂或著地那一刻,心里的快慰實在是不可言喻。
攻略:
從郭亮到巖壁通:走郭亮洞,快到洞口倒數第二個窗口時下到公路邊,沿小路走200米可到達老巖場,約20分鐘,沿水渠往前3分鐘可到Y縫,再走到山谷對面約10分鐘有幾條線;出了洞口往前100米,公路上方沿水渠走15分鐘,山坡走15分鐘可到懸羊擂鼓下方;如果爬到頂可以沿土公路走回郭亮。
巖壁和巖質:這一帶有大約30公里長、100多米高的巖壁,全是同一種巖質長石砂巖,呈肉紅色,有較多縱向裂縫及部分橫向裂縫,還有許多斜向裂縫,有的局部破碎。在攀爬時應特別留意,以防松動的碎石脫落,有的整體都很破碎,盡量避開,不要爬。
裝備:快掛15個、60米主繩2條、扁帶10根、主鎖8個、副鎖、下降器2個、頭盔、安全帶、攀巖鞋、粉袋(多帶鎂粉)、機械塞等。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