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更是一座承載著千年陶瓷文化的寶庫。
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曙光,到唐宋時期名窯林立的盛世氣象,再到元明清的技藝傳承,中原大地窯火不息,以“土與火”的藝術,燒制出中華文明最溫潤的底色。
潮起中原,時尚河南。今天,隨著一縷火焰的腳步,豫豫帶你走進“窯火里的河南”。
我,一縷河南土地上的窯火
已不知燃燒了多少個世紀
我的足跡遍布中原大地
見證過無數(shù)泥土被賦予新生
在烈焰中蛻變升華
化作驚艷世間的永恒
平頂山·汝瓷
在汝州,我以最溫柔的火焰
呵護汝瓷的誕生
那青如天、面如玉的釉色
是我與匠人對“雨過天青云破處”的執(zhí)著追尋
汝瓷的天青色
從宋徽宗的夢中醒來
化作汝州街頭最火的莫蘭迪色外墻
趙佶《瑞鶴圖》
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窯火
曾為北宋宮廷燒制出
溫潤如玉的天青釉色
高溫瓷器驟冷的秘密
造就了“寥若晨星”的冰裂開片
汝窯天青釉盤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如今在汝瓷博物館中
靜立千年的瓷片仍泛著幽藍微光
那是我賦予中原的寧靜詩篇
汝州汝瓷博物館
許昌禹州·鈞瓷
“鈞瓷無對,窯變無雙”
神垕古鎮(zhèn)的窯爐中
蘊藏著最奇幻的色彩魔術
神垕古鎮(zhèn)
在燒制過程中
由于窯內溫度的微妙變化
鈞瓷釉色千變萬化
紅若胭脂,藍似寶石
紫如丁香,綠若翡翠
各種色彩相互交融
形成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畫面
每一件鈞瓷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當窯門開啟的剎那
我火焰以抽象筆觸
在瓷器上繪就了獨一無二的丹青
鈞瓷釉畫 圖源:簡藝鈞瓷藝術館
開封·官瓷
汴京的一場夢華里
瓷器亦是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汴京官窯,相傳作為北宋時期
專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
代表了當時青瓷燒造的最高水平
北宋官瓷上極富節(jié)奏感的釉面開片 攝影 付銳
在這里,我收斂起跳脫的性情
專注于那份沉靜與端莊
汴京官窯瓷器存世稀少
每一件都堪稱稀世珍寶
如今,汴京官窯的金線
悄悄爬上清明上河園的文創(chuàng)
在游客手中流轉千年光澤
它自千年宋朝而來
歷風云變幻,品歲月滄桑
它與古都開封相遇,在高瓦紅墻
在黃河水旁,看萬物郁郁蒼蒼
安陽·白瓷
在安陽,我以最澄澈的火焰
雕琢白瓷的風骨
素面朝天,青白傳韻
當歷史的煙塵拂過殷墟的甲骨與青銅
我已在相州窯的爐膛里
潛心煅燒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純凈
相州窯瓷器 北齊 盤碗組合
白瓷是后來各種彩繪瓷器的基礎
燒制中,釉料在高溫下愈發(fā)瑩潤
純凈釉色裹著細密胎骨
映出山水的清寂
花鳥的靈秀、器物的樸拙
每一件白瓷都是自然本真的化身
當窯煙散去的瞬間
我火焰以素凈筆觸
在瓷面上暈染出洗盡鉛華的留白
洛陽·唐三彩
行至洛陽,我則披上了
盛唐最華美的霓裳——唐三彩
這里,我不再滿足于
單一釉色的沉靜或窯變的神奇
圖源:小紅書@河南非遺集
而是將黃、綠、白、褐、藍等釉彩
盡情揮灑,交融流淌
在匠人塑造的駿馬、駱駝、
胡人、仕女、天王、鎮(zhèn)墓獸身上
唐代三彩鵝銜梅花杯
我賦予它們奔放的生命力
與無與倫比的色彩張力
這是大唐盛世海納百川的氣象
是絲綢之路駝鈴悠揚的回響
當窯火漸歇的時刻
我以奔放舞姿
在陶俑上鐫刻下永不褪色的繁華
我,中原大地上這縷不熄的窯火
在這片熱土上奔流了數(shù)千年
我焙燒的,是嵩岳的堅韌
我熔鑄的,是黃河的厚重
是匠人指尖流淌的智慧
一杯茶,一枝花,一只瓶
從國宴餐桌到潮人配飾
河南窯火之美
住進日常的每個角落
可惜我文筆平平,寫不盡河南陶瓷的美
你愿意來到河南,親眼看一看嗎?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