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guī)司作為指導單位,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博覽會特設“運河非遺品牌專區(qū)”,集中展現運河沿線傳統(tǒng)工藝非遺品牌保護新成效。
運河非遺品牌專區(qū)設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B1館運河文旅精品展廳內,展示總體面積約2000 平方米。展覽以“煥新非遺品牌,講好運河故事”為主題,圍繞推進品牌化建設助力非遺保護與傳承,策劃“非遺品牌星光大道”“非遺品牌互動體驗”“非遺IP授權與聯(lián)名合作”“品牌推介與云上非遺”四大核心板塊,集中展示運河沿線傳統(tǒng)工藝保護傳承新成果新成效。
此次展覽遴選運河沿線傳統(tǒng)工藝非遺品牌56項,其中,我省平頂山的王君子老師、濮陽的聶遠征老師、洛陽的潘述麗老師和南陽的馬靜徽老師帶來河南省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汝瓷燒制技藝、麥稈剪貼、唐三彩燒制技藝、烙畫(南陽烙畫)。
“非遺IP授權與合作”板塊
“汝瓷燒制技藝”的展位上,溫潤如玉的汝瓷作品在柔和的燈光下顯得更加典雅,尤其是兩個小茶壺,大家爭相欣賞,捧在手里怕掉了又不愿放下。參觀者們圍著展臺,品味汝瓷的色澤和質感,感受時間與自然在瓷器上留下的獨特印記。
“非遺品牌星光大道”板塊
“麥稈剪貼”項目展位上,由麥稈變廢為寶剪貼而成的藝術品讓參觀者停下腳步。以其獨特的黃金色和精湛的技藝,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每一片麥稈經過裁剪和粘貼,呈現出如同真絲般的光澤質感,尤其是那些用麥稈剪出的小動物,其絨毛的質感和立體感處理得栩栩如生,令人難以置信創(chuàng)作原材料竟是普通麥稈。
“唐三彩燒制技藝”的陶馬、陶俑作品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帶領人們穿越時空,體驗古代的輝煌。冰箱貼和擺件等文創(chuàng)產品,憑借其獨特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了大眾的喜愛,讓人拿在手中細細觀賞,愛不釋手,它們成為了連接傳統(tǒng)與現代、藝術與生活的橋梁。
“非遺品牌互動體驗”板塊
在“南陽烙畫”展位前,人群絡繹不絕,觀眾被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所吸引,紛紛駐足觀賞,馬靜徽老師現場展示,將線條在木板上烙刻出深邃的紋理和豐富的層次。她熱情地邀請大家親自上手體驗,更加近距離感受烙畫藝術,觀眾小心翼翼地握著烙筆,屏息靜氣,格外專注。這種互動體驗不僅讓觀眾對南陽烙畫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拉近了他們與傳統(tǒng)藝術的距離,讓這門技藝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
“云上非遺”板塊
在鏡頭的聚焦下,聶氏麥稈畫的傳承人聶遠征老師正全神貫注地現場展示麥稈畫的制作過程。他手中的麥稈經過巧妙的裁剪和粘貼,逐漸化為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南陽烙畫的傳承人馬靜徽老師也在現場展示烙畫技藝。通過云平臺的直播,兩位老師不僅讓更多的人目睹了河南非遺的傳統(tǒng)手工藝,也使觀眾們深切感受到了麥稈畫與烙畫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匠心精神。
王君子老師拿著一件汝瓷作品,向圍觀的群眾展示其細膩的釉色和流暢的線條,他的聲音穿過人群,傳達出對汝瓷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的決心:“這次活動不僅展示了河南非遺的魅力,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上汝瓷的內斂含蓄,我沒有把這項手工藝當成一門生意來做,我一直在想用哪種方法解釋能把河南非遺故事講好。傳承不僅是傳承古人留下的高超技藝,傳承人更應該做好未來千年的文化,留給后人,讓他們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聶遠征老師在麥稈剪貼展位前與觀眾互動交流,他的臉上洋溢著微笑:“我們來這里,不只是為了銷售,更希望的是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河南的非遺。每次看到有人對我們的麥稈剪貼感興趣,我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我們要繼續(xù)努力,讓作品融入更多創(chuàng)新元素,既能體現傳統(tǒng)非遺技藝,又時尚,又實用,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在現代發(fā)光發(fā)熱。”
潘述麗和馬靜徽兩位老師也分享了他們的參展體驗,表示參加此次大運河博覽會收獲頗豐。不僅有眾多設計和文化創(chuàng)意工作室主動探討合作事宜,而且許多參觀者通過添加微信、關注抖音賬號、淘寶店鋪以及收藏名片等方式,將銷售渠道從線下拓展到了線上。同時,她們還與展會中其他項目的老師們就文創(chuàng)創(chuàng)新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博覽會不僅展示了河南非遺的魅力,也為河南非遺傳承人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