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疊嶂的崇山峻嶺、惟妙惟肖的經典名畫、靈動可愛的動物……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些精美的繪畫作品會出現(xiàn)在小小的鼻煙壺中。
記者近日走進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李氏內壁畫鼻煙壺繪制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李鴻凱的工作室,看到了琳瑯滿目的鼻煙壺作品,不由得為李鴻凱的技藝稱贊。
李鴻凱的鼻煙壺作品 清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小小的鼻煙壺里,要畫出形態(tài)各異的蝴蝶,每只蝴蝶既不能畫得太大,也不能畫得太小,還要有布局設計。每次畫畫,我都做好充分準備,切忌外人打擾。”見到李鴻凱時,他拿起自己的代表作之一——《蝶戀花》,向記者講述創(chuàng)作過程!兜麘倩ā穳馗卟贿^7厘米,要在方寸之間畫出形態(tài)各異的蝴蝶,還要配以花草等背景,創(chuàng)作難度可想而知。
李鴻凱1969年出生在清豐縣的一個村莊。1歲時,因為生病打針傷到了神經,導致李鴻凱的行動能力受限。李鴻凱的祖父善于畫內壁畫,李鴻凱沒事時就喜歡坐在祖父身邊,看他作畫。
每每看到祖父用世界上最小的畫筆,在鼻煙壺的內部“反手”作畫,創(chuàng)造出絕美的“壺中天地”時,李鴻凱都很激動。于是,他跟著祖父學習內壁畫的技巧。50余年來,李鴻凱早已把內壁畫藝術和生命融在一起。
為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形式更多樣、創(chuàng)作內容更豐富,李鴻凱四處拜師。20世紀80年代末,李鴻凱前往河北求學。其間,他遇到了冀派內壁畫名家蘇鳳翼、蘇勝利,并得到了他們的傾心傳授。1996年初,李鴻凱又前往山東求學,得到了王繼泉、王孝誠、李克昌、吳建柱等內壁畫名家的指點。最終,李鴻凱把自己所學技藝和對美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目前,李鴻凱已經成為魯派內壁畫的中堅力量。
內壁畫創(chuàng)作除了對技藝有要求,對繪制工具也有特別要求。據(jù)李鴻凱介紹,內壁畫不同于其他的繪畫工藝,所有普通的繪畫方式都可以融入鼻煙壺中,其工藝的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工序上。在李鴻凱手中,有一支獨特的繪畫工具——“彎鉤筆”,筆頭長度僅幾毫米,筆尖與筆桿所成的角度可以隨著壺壁的角度而改變。創(chuàng)作者通過壺口把畫筆伸進鼻煙壺,通過手指的細微動作,在“寸天厘地”中進行書畫布局。
李鴻凱工作中 清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多年來,在李鴻凱手中誕生的內壁畫藝術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兜麘倩ā贰督套訄D》《水鄉(xiāng)》《鄉(xiāng)情》……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成為中國內壁畫史上的經典。2015年9月,李鴻凱參加了意大利米蘭世界藝術博覽會現(xiàn)場展演;2019年,參加了河南文博會現(xiàn)場展演。他的內壁畫代表作品《鄉(xiāng)村小景系列》《云!贩謩e榮獲第四屆、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工藝美術設計創(chuàng)新金獎,《蝶戀花》榮獲第七屆深圳文博會銀獎。
為更好地傳承內壁畫藝術,讓更多人知道這門藝術、喜歡這門藝術,李鴻凱除了向內探索求深度發(fā)展,還向外拓展以提升內壁畫藝術的知名度和民眾接觸度、喜愛度,并為此做了諸多努力和嘗試。
細膩優(yōu)雅的“梅蘭竹菊”四君子掛件、多種多樣的百家姓擺件……多年來,李鴻凱根據(j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作出了多種內壁畫藝術衍生品,讓內壁畫藝術以豐富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讓非遺悄然“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者,我們既要堅持把技藝更好地傳承發(fā)揚下去,還要在保持非遺項目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盡可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李鴻凱說。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