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起源文明中,唯一綿續(xù)至今、中間從未斷絕的文明。11月20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副主任王震中研究員做客鄭州圖書館“天中講壇”,進行《夏商周三代復合制國家結構與華夏民族的形成》專題講座。
講座中,王震中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為大家展現了一幅宏大、多彩、鮮明的文明畫卷。首先,他提出對中國古代國家形態(tài)結構演進軌跡的構想:五帝時代邦國——三代王朝國家——秦漢至明清帝制國家,在此基礎上,他對夏商周王朝國家結構的兩種傳統觀點——夏商周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及三代的各個王朝是由許多平等的方國組成的聯盟——進行述評。
他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局限性,事實上,“夏商西周三代是多元一體的復合制國家結構”。所謂“復合制國家結構”,就像復合函數的函數套函數一樣,商周時處于“外服”的各個諸侯邦國是王朝內的“國中之國”;處于“內服”的王邦即王國,屬于王朝內的“國上之國”,是王權的依靠和基礎,而“內外服”又是一體的。
為論證這個觀點的合理性,王震中研究員利用甲骨文、金文和《尚書》等材料,對商周乃至夏朝的復合制國家結構進行詳細的考察,運用材料之爐火純青、論證過程之嚴密令人嘆服。王震中指出,夏商周復合制王朝國家形態(tài)結構說可以解釋夏商西周的國土結構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并非整齊劃一的,可以解釋華夏民族自夏朝開始形成,可以解釋源遠流長的“大一統”觀念。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王震中對現場和線上聽眾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解答,6.3萬人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同步收看此次講座。
本次講座由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主辦,鄭州圖書館、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承辦。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