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河聲: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23/1/4 9:19:54 來源:大河網(wǎng) 點擊次數(shù):
10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進行考察。在沿步道察看紅旗渠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20世紀60年代,勤勞勇敢的林縣人民苦戰(zhàn)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塑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奮進新征程,廣大青年干部當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踔厲奮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勇毅前行,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斗志、更嶄新的姿態(tài),踏上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汲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zhí)著信念,做忠誠堅如磐石的“追夢者”。“一部林縣志,滿卷荒旱史”,這是當時林縣干旱缺水的真實寫照。為改變千百年來缺水的天然困境,十余年間,林縣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堅定信念和英雄氣概,在上無寸物可攀、下無立足之地的半山絕壁上,腰系繩索,掄錘打釬,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奮戰(zhàn)鑿出紅旗渠,實現(xiàn)“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的夙愿,在巍巍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鑄就了一座永遠屹立的豐碑。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紅旗渠精神閃耀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著廣大青年干部要勇于追夢、敢于圓夢。邁向新征程,廣大青年干部要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堅定信念,不移其志,以實際行動做到對黨絕對忠誠。要時刻謹記在黨言黨、在黨為黨的原則立場,把“忠誠”二字寫在“眉宇間”,烙印在“心坎上”,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對黨的赤誠紅心,做忠誠堅如磐石的“追夢者”,始終沿著黨的正確指引聞令而行。
汲取“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的為民信仰,做初心矢志不渝的“踐行者”。“渠道網(wǎng)山頭,清水到處流。”這是林縣人民的美好憧憬,更是心中的藍圖。在夢想的驅(qū)動下,林縣縣委把群眾團結(jié)起來擰成一股繩,創(chuàng)造了一條為民渠,一條黨和人民群眾共命運的連心渠。被譽為紅旗渠總設(shè)計師的河南省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曾說:“群眾最關(guān)心的事,就是大事。”紅旗渠的修建過程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的寶貴品質(zhì),更映照著生生不息的為民情懷。廣大青年干部要深悟紅旗渠精神“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用心用情用力傾聽民聲、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憂,為人民群眾紓困擾、解難題、辦實事,以實實在在的業(yè)績,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汲取“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必勝信心,做拼搏永不懈怠的“奮進者”。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正是千百年來林縣人追夢圓夢的真實寫照。10年間,林縣人民用不怕艱難困苦的拼勁和必勝的信念融化了巖石,戰(zhàn)勝了頑石,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shè)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建成紅旗渠,結(jié)束了林縣水源匱乏、十年九旱的歷史。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廣大青年干部要主動接過“紅旗”,發(fā)揚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扛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勇于到斗爭一線去錘煉硬本領(lǐng),不怕苦、不畏難,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問題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困難敢于挺身而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一步一個腳印,繼續(xù)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chuàng)大業(yè),不修成大渠不還鄉(xiāng)。”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那段戰(zhàn)天斗地、改天換地的奮斗歷程,依然被紅旗渠精神所震撼。眼下,我們正昂首闊步邁向新的征程,廣大青年干部要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做忠誠堅如磐石的追夢者、初心矢志不渝的踐行者、拼搏永不懈怠的奮進者,讓青春閃耀著奮斗和夢想的光芒,努力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不朽業(yè)績。
(作者:河聲評論員 陳飛帆 責任編輯:言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